校历
要 闻 云大首页 > 要 闻 > 正文

在一流大学建设中书写青春华章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2日  []

在一流大学建设中书写青春华章

——在2017年12月2日共青团云南大学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林文勋


云南大学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开启了云南大学发展的新篇章。学校的一流大学建设,是全体师生的云大梦。同学们不是一流大学的旁观者,而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参与者,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主体。借今天这个会议,希望通过大家将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的情况与精神传递到广大同学中去,号召广大同学共同参与到一流大学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来。

今天,我主要讲同学们在三个维度下的地位与作用。即:《云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维度下的同学们,一流大学建设现实维度下的同学们以及云大发展未来维度下的同学们。

为什么要讲维度?因为,维度决定着我们的位置,决定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只有明确了维度,同学们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一、一流人才培养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本

首先,我谈一下《方案》维度下的同学们。

什么是一流大学?人们可以说出许多标准和特征,比如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科研、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文化等等,但最根本的,就是要培养一流的人才。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没有一流的人才培养,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学。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培养出类拔萃的一流人才。这就是大学的使命和根本任务。

学校自今年6月起,即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着手开始编制《云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历了多轮的论证、修改后,制定了《云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方案》对学校一流大学建设进行了新的顶层设计,提出了学校未来发展新的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和建设举措等,是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的总蓝图。这个《方案》我们已经向全校印发,也要求各单位、各学院、各研究院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

《方案》总体上明确了云南大学要紧紧围绕五大建设任务五大改革任务开展建设。五大建设任务即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五大改革任务即加强和改进党对学校的领导、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关键环节突破、构建社会参与机制、推进国际交流合作。通过三步走的战略,把云南大学建设成为一所立足祖国西南边疆、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综合性、国际性、研究型一流大学。

云南大学的建设方案得到国家专家委员会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在《云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中,人才培养这一主线贯穿始终。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方案》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牢固树立教学的中心地位。《方案》指出,学校要坚持学生为本、学者为要、学术为先的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着力打造一流的本科教育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努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服务祖国边疆、辐射南亚东南亚、面向世界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这就要求学校的工作重点一定要由规模扩张转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上,一定要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所以《方案》中明确强调,要依托我们的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一批品牌专业、优质课程和优秀教材,服务于一流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同学们的成长成才,是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我们的一流大学建设是否实现,关键就是看同学们是否成长成才。你们成长成才了,学校就成为一流大学了。如果同学们没有达到这个目标,学校就不可能是一流大学。

二是《方案》提出要着力培养具有批判精神、独立思考能力、高度社会责任感、跨学科知识和国际视野的一流人才。我们各院系原来的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主要强调要培养出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较强的科研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的人才。而这一次的《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具有批判精神、独立思考能力、高度社会责任感、跨学科知识和国际视野的一流人才。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当中,教师在教学当中,第一,既要学知识,更要启思维。因为思维具有渗透性和延伸性,它可以延伸我们的知识。所以,思维的培养比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要。因此,同学们学习的重点也要发生转换。第二,既要塑能力,也要拓视野。视野是什么呢?《辞海》中的解释就是“目力所及的地方”。视野决定我们看问题的广度,决定着我们能够走多远,能够达到多高。同学们要注意拓宽视野。第三,既要强自我,更要讲责任。同学们只有融入社会发展,担当起社会的重任,才能实现自我的提升。所以本轮人才培养非常强调要培养同学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同学们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这些目标指向,整体上要求我们要将“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常说“教书育人”,“教书”与“育人”从来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过去我们很重视知识的传授,但是要知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与“授业”要并重,我们要着力构建知识探究、能力提升、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随着当今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向地球村的方向发展,同学们要更多地走向世界。所以我们还要培养能走向世界的高素质人才。这些,《方案》中都做了明确的安排。

三是《方案》提出着力推进“四个育人”,即科研育人、协同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

四个育人”的提出是我们对云南大学长期办学历史经验和人才培养规律的总结。“四个育人”,我在2006年提出并写入学校的本科教学评估报告中,随后在2013年写入云南大学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规划之中。

科研育人,就是要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最新的教学内容,引导同学们进入知识和科学的殿堂,走在知识和科学的最前沿。同时,科研育人还要求同学们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中来,在科研实践活动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协同育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要全面修订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开放办学之路,广泛地吸纳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并在此过程中改革我们的教学组织方式,把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新闻传播专业的人才培养来说,我们的学生培养一定要吸收电视台、报社、新闻媒体一线的优秀专家加盟,来担任我们的任课教师,参与我们的人才培养。我们的学生也不再四年都在学校学习,也可以在学校一年就到新闻媒体等业务单位去学习实践,然后再学习、再实践,如此循环往复,从而实现协同育人。第二是通过与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联合培养,或选送更多的优秀学生出去进行访问、进修学习。目前,复旦大学作为对口支援云南大学的高校,每年在云南大学的9个专业中各选5名同学,在云南大学和复旦大学各就读两年,这对提升我们的人才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协同育人的力度,选送更多的同学到国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去进行培养,这需要同学们的参与。实践育人,就是要构建校内、校外、网络一体的实践体系,使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更高的平台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同学们的综合能力与素养。文化育人,就是要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着力培养同学们的人文精神与科学情怀,使大学成为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的高地和精神家园。

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四个育人”中,在“四个育人”中成长成才。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文化育人与文化引领相结合,把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特色鲜明的育人体系。

四是《方案》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构建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体系。这就要求我们要自我革新,要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管理制度等等方面,全面探索人才培养的新制度和新模式,持续优化人才培养的环境。目前,我们的课程教学、教学手段和方式还适应不了当今知识大爆炸背景下同学们学习的需要,老师们更多地还处在灌输式的传授知识的阶段。所以,我们要努力推动从教师的知识灌输和传授走向同学们的自我主导式学习。我们要坚持开放办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教学计划,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更符合同学们的需要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是《方案》提出要营造全过程学习、全方位学习的育人环境。学校要深入推进教学、管理、服务、校园环境的建设,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现全过程学习、全方位育人。这些也都在《方案》中作了明确的安排。我们要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发更多的网络精品优质课程,搭建好同学们的学习平台,拓展好同学们学习的空间,适应同学们全时段学习和终生学习的需要。现在,学校正在推进“第二课堂”制度。我们还要不断反思改进,打造好环境,拓展好空间。

上述五个方面《方案》里都做了很明确的部署和安排,我们下一步人才培养会朝着这些方面来努力。所有这些方面聚焦于一点,就是要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我们建设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这一总要求,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同学们生逢盛世,恰逢一个美好的时代,一个伟大的新时代,一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坚持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毕生的追求,努力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此,《方案》根据新时代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任务,希望同学们认真地学习《方案》、领会《方案》,积极地思考自己,主动地参与到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的进程之中。

二、发挥主体作用,朝着一流目标努力

其次,我想讲讲一流大学建设现实维度下的同学们,即如何参与到一流大学建设之中。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个伟大的新时代,为同学们展现才华、实现梦想提供了重要舞台和重大机遇。可以说,这是一个属于同学们的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和国家在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关键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性相信大家已经从新闻媒体和网络上得知。当前,“双一流”建设已如火如荼展开,不论同学们感觉程度如何,所有云大学子包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已经置身其中,这就是现实。现实需要你们参与,需要你们创造,需要你们人生出彩。

如何参与到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呢?我想谈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需要同学们提高认识。

我们都知道,人的变化是一切事物变化中最关键、最根本的变化。只有人发生变化了,才能推动世间万物发生变化。而人的变化往往始于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认识水平的提高,改造人是世间最难的事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但要改造人却很难,所以古人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我们一定要提升认识,重视对自身的改造。那么,怎么样提高认识呢?

一是要提高站位。建设一流大学,既需要教师提高站位,也需要同学们提高站位。这要求同学们确立一流的目标定位,只有确定一流的目标定位,才能实现站位的提高。云大人很早就提出要“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这是我们所有同学的目标定位和不懈追求。同学们要不断发扬云大先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践行并实现这一高远的目标和追求。

要做到这一点,还要求同学们要有一流的精神状态,要始终保持对知识与科学的热爱与敬畏,保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求索精神,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同学们的身上,既要体现出知识的力量,又要体现出精神的力量。这就是新时代对大家的新要求。所以,大家一定要自觉地以一流大学学生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二是要增强自信。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年富力强,思维活跃,成长发展空间巨大,要牢固树立争一流、创一流的信心。回顾云南大学九十多年的办学历史,虽然我们地处边疆,但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培养出大批一流的人才。这里,我想讲一讲矗立在东陆校区的物理馆。物理馆始建于上世纪的1953年,它是如何建盖起来的呢?当时,物理系的多位教师编撰出版了优秀的教材与讲义,同时在老师们的指导下,物理系的同学自主研制了声、光、电各方面的实验仪器,这些教材、讲义和仪器被全国很多高校普遍采用。据说,当时在全国举行的力学竞赛当中,云大物理系学生名列前茅,这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所以1953年的暑假,时任中央高教部部长杨秀峰同志亲率全国高校校长到云大召开现场学习观摩大会。为表彰云南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的成绩,中央高教部决定,由西南高教局拨款为云南大学建盖一座教学实验综合大楼以示表彰,这就是现在的物理馆。自那时至七八十年代,云南大学的学子大批分配至中央国家机关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去工作。这充分说明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历史上是很高的,这些也说明云南大学完全可以培养出一流人才,同学们完全有能力成为一流的人才,同学们要有高度的自信。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还在于我们自己。《中庸》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也就是说,一件事情别人做一遍就能够做好,那么我努力做百遍应该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别人做十遍就能够做好的,我做一千遍就一定能够做好。孔孟先贤强调,一个人即使知识水平和天资差一点,如果真能够努力去做,一定会“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我们不怕基础差,就怕不努力。只要我们加倍努力,加倍付出,一定就会有加倍的收获。

三是要当好表率。现在在读的同学们,正赶上我们建设一流大学的大好时机。你们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你们是时代的幸运儿。一流大学建设对同学们的影响可能目前大家感受不深,但学校已经深深感受到了。今年,报考我校研究生的人数猛增就很能说明问题。这就是因为平台已经不一样。同学们都是很幸运的,历史已经把大家置于比较高的发展平台上,今后的发展机遇更多,发展空间更大。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流大学建设的开局很重要,同学们如何参与和奉献学校的一流大学建设,直接影响到后来的学弟学妹们。你们不只是代表着你们自己,更代表着云大的希望与未来。所以同学们的责任很大,你们要为后来的学弟学妹们做榜样,以后的云大学子看到你们精神状态很好,顽强拼搏,刻苦学习,自然就受到影响,受到你们的感召,从而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大学除了知识的传授,还有互相的影响和熏陶,这也是教育。因此,我希望同学们自觉将自己置于较高起点,一定开好局,领好路,当好一流大学云大学子的表率。

(二)需要同学们发挥好主体作用。

同学们是一流大学建设的生力军,必将在一流大学建设中大有作为。那么,怎么参与到学校一流大学的建设呢?

一是要全心投入学习。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家长送同学们来大学,不是送你们来工作而是来学习的。老师们培养你们主要也是让大家更好地学习。同学们正处在学习的黄金时期,一定要心无旁骛,一心向学。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科技革命的到来,学习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大家对如何学习要有清醒的认识。同学们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要思考处理好学习过程中的大问题。在新形势下,大家的学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自主式学习。大家一定要树立自主式学习的观念。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全民终生学习的社会,同学们是学习的主体,不能仅满足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学习,而一定要发挥好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学们要制订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向老师学,向书本学,向同学学,向社会学,真正构建起自己完善的知识体系。这里,有一个如何对待自己专业的问题。我们都是在特定的学科和专业下开展知识的学习,但知识是讲体系的,只有形成体系的知识而非支离破碎的知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力量。因此,同学们一定要不断反思总结自己的知识体系还有那些不足与缺陷,通过学习构筑完善的知识体系。比如我是学习和研究中国经济史的,但是却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世界史,大量阅读欧洲经济史方面的研究著作。可以说,云南大学图书馆中欧洲经济史的名著,没有哪一本我没有借出来读过。因为研究虽然有特定的学科和专业,但是只有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你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第二,阅读式学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就是与智者对话、与大师对话、与历史对话、与未来对话。只有做到以上几点,你才能真正发挥阅读的作用。大家要通过阅读增加知识储备,开阔眼界思维,启迪心智。现在同学们在学校里面还不觉得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毕业后进入社会面对具体问题时,往往会出现知识储备不足、思维能力跟不上的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这是我们很多毕业同学的普遍反映。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过程中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达到一定的量,自然会打开一个新的世界,上升到一个新的空间。读书少仍然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要让阅读成为同学们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因此,希望同学们要有一个自己的阅读计划,多读本学科本专业的经典书籍。要是在四年的时间里连本学科本专业的经典书籍都没读过,大家以后的发展肯定会存在问题。

第三,探究式学习。大学的学习,就是一个传授已知、开拓新知、探索未知的过程。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过程中,大家要始终保持钻研的精神,勤学善思,将学与思结合起来,通过思考来探究知识、创新知识、体会学习的真谛。“学”与“思”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以思为帆,以学为风,才能让你们的人生之船乘风破浪!

二是要参与教学互动。顾名思义,教学就是“教”与“学”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没有师生的互动,教学水平就很难提高。同学们参与互动程度越高,提出的问题越多和越具挑战性,就越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常言道:“教学相长”。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就能够通过教学互动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双方主体的共同发展。这对一流大学的建设非常重要。同学们的互动参与程度决定着一流大学建设的质量,因此,同学们要准确把握学校的“四个育人”,在“四个育人”的具体实践中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做推动教学水平提高的中坚力量。

三是要参与科研。学校提出要让同学们更多地参与科学研究。下一步,学校将安排大批资金,设立研究生、本科生研究项目和社会实践项目,让同学们申请并参与到科研当中来。其目的就在于通过科研实践,锻炼提高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家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这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特别是研究生,一定要围绕“研究”来开展自己的学习。“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以研究为主,研究生的知识储备不足要在研究的过程中来补充和完善。如果研究生不以研究为主,还是停留在本科阶段知识传授的状态,就变成大学五年级、六年级、七年级的学生,很难有质的飞跃。所以在研究生阶段,我早就主张文科学生要让课程走进研究室,理科学生要让课程走进实验室,让同学们更多地参与到科研中来。让同学们参与科研实践目的不是要逼着你们出成果,而是要培养你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现我们人才培养的目标。学校建设研究型大学,就是要学术至上、科研立校、学术兴校,就是要让同学们全面参与科研实践,带动学校的全面发展。我们回顾大学发展的历程,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就是在大学时候就做出显著的成绩,所以同学们完全具有这个能力。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我们的观念意识和我们的行动。

四是要自我管理。大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同学们的自我管理。同学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与水平是衡量我们的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着学校的管理高度。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管理,如果自我管理的能力与水平上不去,同学们自己还管理不好自己,那同样也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同学们要学会自我管理,善于自我管理。要互帮、互助、互学,也要自立、自奋、自强。这同样也是大家的职责和任务。今天在这里我还想强调一点,在座的很多是团学干部,作为学生干部,你们是优秀学生的代表,是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学生干部,你们首先要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为同学们做出榜样,只有把学习搞好,你们在同学当中才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其次,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真心实意地为同学们服务。学生干部要做很多事情,有时还会被老师和同学们误解,因此要有奉献精神;再次,你们要共同抓好班集体的建设和基层党支部、团学组织的建设。班级、党支部、团学组织在学生的培养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基层组织和基层细胞。我们要塑造云大命运共同体,要筑牢班集体、基层党支部和团学组织,他们是云大命运共同体的组织基础。我们只有把组织基础筑牢,建设好基层组织,才能凝聚起大家的共识与力量,促进大家的共同进步。

(三)需要同学们敦品励学

这涉及很多问题,这里,我着重讲三点:

一是要珍惜时间。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时间,时间一去不可再来。因此,同学们对时间一定要倍加珍惜,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赫胥黎曾说:“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他同时说:“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爱因斯坦曾说:“人与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所以,对待时间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同学们一定要将主要的精力用于学习,用于提升自我。无数的事实已经反复证明,同学们的时间抓得紧不紧、学与不学,今后的发展完全不同。我们很多校友返校回来谈感受,常常觉得大学的时候大家的情况都差不多,但现在回想起来才明白,大学时间抓得紧不紧、学与不学对今后各自的发展截然不同。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把时间精力用在学习上。也就是我们说的,“好钢用在刀刃上”。

二是要理性处事。同学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看问题切忌偏执。看待任何事物,一定要看主流,看本质,看大势,不能揪住一个方面以偏概全。否则,就像盲人摸象,永远认识不到整体。同学们要正确看待学习生活中的矛盾和困难,凡事多往好处想,多往积极方面争取。如果一遇到问题就抱怨,你的心态不知不觉就会发生变化,就不可能有积极良好的心态。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我们的发展。所以,大家千万不能让消极心态影响我们的状态,进而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发展。同时,人与人相处、同学与同学相处,一定要学会要换位思考,要尊重、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才能提高自我。如果你老盯住别人的缺点,怎么能够改进自我呢?可能你自己的缺点更多、更大。所以,同学们要善于总结和反思。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也是理性处事的要求。一个不善于总结反思而总是求全责备的人,永远不可能进步。

三是要心存大爱。爱是人类进步的力量。梵高说:“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欣欣向荣。”只有心存大爱,才能行大道、成大才、立大业。所以,一是希望同学们始终保持对国家和民族赤诚之爱,自觉与时代、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把个人梦想融入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进程中。二是希望同学们要热爱生活,热爱集体。我们生活在集体之中,要树立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把个人融入集体之中,维护集体的荣誉,遵守集体的纪律和规定。三是要关心和帮助他人。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互爱中实现共同进步与提高。同学们的友情是最珍贵的,你们一定要珍惜这种同学情,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提升相互沟通交流的能力,建立新型的团结协作关系。

三、做好永远的云大人

最后,讲讲云大发展未来维度下的同学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号召“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11月23日,省委陈豪书记到我校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勉励同学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树立远大理想,练就过硬本领,强化使命担当。

同学们,事业在召唤着你们,社会在期待着你们。几年后,你们必将走出云大,走向社会,开启你们新的人生征程。但不管同学们走多远,你们永远是云大人。从你们踏入云南大学的那天起,你们就与云大息息相关,云大永远是你们人生的精神家园。未来,你们将永远烙上云南大学的印迹,也将永远影响着云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我们现在正在大力推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工作还做得不够,同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多问题也还没有解决好。在这里我们要请同学们理解。华中科大老校长李培根教授曾经说过一句话:“母校是什么?母校就是你每天都要骂8次,但是却不允许别人骂一次的学校!”同时,我们也希望大家共同参与,来帮助我们一起解决问题,你们的批评和建议会变成学校工作的动力。我们会努力改进我们的工作,为同学们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在这里,我想谈谈为什么你们会永远影响着云大的发展。

(一)同学们是社会了解和评价一所大学的重要渠道。

同学们现在是云大的学子,毕业后就成了云大的校友。很多人了解一所大学,往往是从校友身上开始的。一位省领导曾经跟我说,他去中央党校学习,其间提出想看看中央党校有没有云南去的老师,想约过去见面交流一下。一打听有好几个云南去的老师,他们都是云南大学的毕业生,其中有两个就给领导所在的省部级班上课,而且讲得非常好,是非常有名的教授。因此这位领导回来就说,云南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确实高。可以说,校友是一所学校声誉的名片,是学校的“品牌形象”,是一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面镜子。社会各界从校友身上了解到的,比学校自己宣传十遍二十遍的效果还要好。因此,同学们虽然毕业了,但只要你们获得了大的发展,学校就能够产生大的影响,获得大的发展,学校的希望和前途就寄托在同学们的身上。

(二)同学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社会声誉。

一方面,同学们能够走多远,学校的影响就能够达到多远。同学们走到国外去,云南大学的影响就带到了国外,就能使国外进一步认识到云南大学。所以,同学们要努力走出去,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还做得不够,要主动推动同学们走得更远,站得更高,因为同学们走到哪里,我们学校的影响就会到哪里。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同学们的好评就是学校最大的社会声誉。所以同学们虽然走出去了,但你们决定着学校的社会声誉,而社会声誉就是评价世界一流大学的最重要的指标。

(三)同学们所能达到的高度代表着学校的高度。

作为云南大学的一分子,同学们的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也决定了学校发展的高度。大家一定要有这个意识。未来,同学们仍然承载着云大的发展,承载着云大的使命,决定和影响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母校将永远与你们同行。

为此,从现在起,同学们要朝更高的目标来考虑自己。在这方面,有三个问题我想跟大家交流。

一是从现在开始要思考自我人生发展方向。大学教育不仅仅是教同学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找到人生的方向,使大学成为同学们梦开始的地方。这才是大学教育的真谛。对于大学教育,我历来反对“见事不见人”的做法,即将人才培养仅仅当成是一件工作来做,而不是上升到“人”的培养这一高度。我们的教育要真正立足于人的培养,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使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就具备人生长期发展的动能。这是学校下一步要努力解决的大问题,也需要每一位同学认真思考。

二是从现在开始要牢固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习和研究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不能停留在为学习而学习、为研究而研究。学习和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走向社会、服务社会、贡献社会,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己人生的升华。同学们要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融入社会,牢固树立为人民、为祖国、为社会而学习的思想信念,担当起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在这方面,云南大学通过九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形成了“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意指海纳百川、公在天下,这是全体云大人精神的体现,更是全体云大人的使命担当。同学们一定要传承和弘扬云大人的使命与责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三是要有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有梦想是好事,但是要记住,梦想只有通过艰苦的努力,通过实干才能实现。实干是成事之要。我们要脚踏实地,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地努力实干,直至达到我们的目标,实现我们人生的梦想。云南大学的校训是:“自尊、致知、正义、力行”,就是希望同学们要求真务实,勇于实践,以实干来实现你们的梦想。

同学们,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这个时代为同学们放飞青春梦想提供了广阔的人生舞台。希望同学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主动融入云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努力学习,成长成才,在一流大学的建设中书写你们青春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