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历
要 闻 云大首页 > 要 闻 > 正文

切实肩负起一流大学建设的历史使命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8日  []

切实肩负起一流大学建设的历史使命

——在2017年11月16日学院和研究院主要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林文勋


今年9月,教育部公布全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云南大学名列其中。这为云南大学在边疆民族地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路,再创历史辉煌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当前,学校正处在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就是为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聚焦“双一流”建设,部署安排,全力以赴推进云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勇担重任

云南大学列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云大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也是云南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情。这开启了云南大学和云南省高等教育建设发展的新篇章。应该说,这是云南大学的大事、好事、喜事,也是全省的大事、好事、喜事,可喜可贺。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认清形势,勇担重任。为此,要做到“四个保持”。

(一)保持冷静头脑。云南大学之所以能够入选国家首批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既是国家高等教育重大战略布局调整的具体体现,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长期关心的结果。同时,这也是云南大学九十多年办学历史的结晶,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云大人的努力和贡献。这是一件振奋全校师生的大好事。但在这样的形势面前,我们要保持冷静的头脑,高兴之余,需要冷静下来思考:如何建设一流大学?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形势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经过九十多年的发展,通过大家的努力奋斗,我们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我们的办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师资队伍水平距离一流大学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的思想观念、我们的体制机制、我们的资源条件、我们的环境条件还存在很多的困难。与一些高校相比,我们不仅存在发展步伐上的差距,还存在发展层次上的差距。比如,我们的呈贡校区建设现在主要只能满足本科教学的需要,甚至有时连本科教学的需要都还不能满足,更谈不上满足我们一流科研和学科体系的需要。如学生宿舍不够,体育场馆缺乏,实验场地不足等,而其他很多高校十几年前就完成基础建设,建立起了功能完备的现代教学与科研体系,这就是发展层次上的差距。另一方面,当前高等教育的竞争日趋激烈,进入战略重组的关键期,高校迎来了新一轮的大洗牌大调整。环顾全国,一批高校已经驶入大海扬帆起航,但我们还在池塘里面打转。在大海里扬帆起航的永远是蛟龙,而在池塘里打转的永远只能是泥鳅。所以我们要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尽快脱离池塘,冲向大海,做畅游海洋的蛟龙。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二)保持战略定力。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开展,大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日趋密切,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融合发展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在对大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的同时,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使我们的工作任务也就越来越多,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这是必然的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不保持战略定力,就容易抓不住中心工作,时间长了就会迷失方向,偏离目标。我们常说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当前,我们真正要弄清楚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和办学治校的规律来推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大学从产生开始走过了几百年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大学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功能和任务。但是回顾世界一流大学走过的路程,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学术兴校”和“人才强校”。因为大学就是一个学术机构,其本质就是学术至上。我们要聚焦“学术兴校”和“人才强校”战略,抓住根本,建设一流师资,产出一流成果,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大学。

正是根据这一定位,在学校党委常委会上,我提出学校要重点打好四大战役:一是打好深化改革的战役。我们一定要深化改革,要穿新鞋走新路,而不是天天喊着改革,讲一些很漂亮的想法、理念,办起事情来又回到老路上去。现在学校正在全面地制定改革方案,将着力推进改革,希望大家支持。可以说,深化改革是一场攻坚战,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二是要打好学科建设的战役。这一轮一流大学建设就是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和牵引,没有一流学科就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大学。我们必须打好学科建设这场战役。学科建设抓不上去,学校就算不上一流。三是要打好师资队伍建设的战役。没有一流的师资,哪来一流的大学?大师与大学永远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现在就是高层次人才的总量不足,带动能力不强,所以在科研上很难有突破,很难产生大量高质量成果。第四就是打好科研水平提升这场战役。科研能力的提升已经到了不抓不行的地步。环顾其他高校,都在努力使科研朝着世界一流的标准奋进。所以我们要认清自己面临的形势,保持战略的定力,聚焦“学术兴校、人才强校”,打好这四场战役。只要学科水平、师资队伍水平、科研水平上去了,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就上去了。

(三)保持发挥优势。云南大学是一所地处祖国西南边疆、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高校。我们具有民族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地处边疆与紧邻南亚东南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回顾云南大学九十多年走过的办学历程,我们发挥优势的关键就是走出了一条符合云大自身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所以,当前我们要建设一流大学,就是要努力开创边疆民族地区建设一流大学之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全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的定位,通过走特色之路发挥我们的优势,通过特色发展来多争取单项冠军,积小胜为大胜,久久为功,最后实现学校的整体性跨越发展。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为我们指出了明确的方向。2015年1月,习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云南的“三大定位”,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着力打好“三张牌”,即:民族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地处边疆与紧邻南亚东南亚。努力推动“两个转化”,即:将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转化为学科优势,再把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

(四)保持奋发图强。云南大学走过了九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难看到:由于云南大学地处边疆民族地区,从建校之日起就面临着办学条件不足、办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当年熊庆来先生怀着报效桑梓的情怀回到云南,看到云大的情况就是经费“极为有限,较诸国立大学仅三分之一强,而延聘教授人才,改善办学条件,颇感不易”。可以说办学条件很差。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全校师生奋发图强,学校取得了空前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辉煌时期。1946年《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把云南大学列为中国在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15所高校之一。与此同时,与我们云南大学毗邻的西南联大,也同样面临着资源不足、举步维艰的状况,但西南联大同样也取得了教育史上辉煌的成绩。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教授易社强就评价说:“西南联大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思的一所大学,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培养了最优秀的人才,保存了最完好的教育方式,最值得人们研究。”西南联大为什么会取得这样辉煌的成绩?我曾经问过我的导师李埏先生,他就是西南联大的学生。他和西南联大师生的观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奋发图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成就了当时的辉煌。人是需要有精神的,没有精神,天天只会抱怨外在条件这不足那不足,这是不行的。要知道,外在条件永远无法达到尽善尽美。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所以,奋发图强是云南大学的光荣传统。今天我们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进程中,发展仍是我们的主题,加快发展仍然我们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发奋图强的精神。但客观地说,目前我们的精神状态离建设一流大学的要求还甚远,有的师生并未将这项历史责任作为事业来看待,而仅仅作为职业来对待。“事业”和“职业”虽仅一字之差,但其思想境界和精神状态则迥然不同。有的即使作为职业来对待,也还有差距。这既耽误了学校,当然也耽误了自己。所以在当前这一关键时刻,我们要痛定思痛,自我反思,继续发扬光大这种发奋图强的精神,凝聚全校师生的力量,形成强大的精神合力,以精神的跨越推动学校的跨越发展。

二、准确把握《方案》,为建设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们已经将《云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给大家。《方案》提出了新的历史阶段学校新的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和建设举措等,是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蓝图和基本遵循。具体的内容在《方案》上已经写得很清楚了,我就不多讲了。问题的关键是把握《方案》的内涵。老一辈告诉我们,读书为学,既要读懂有字之书,又要读懂文字背后的无字之书。其实,文字背后的无字之书更重要,这往往就是内涵。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方案》,这里我主要讲讲贯穿《方案》的基本思路。

(一)《方案》贯穿着全面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理念。

本轮一流大学建设,国家强调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云南大学的建设方案也体现了全面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理念。什么是重大需求?重大需求就是时代的声音,就是科学的前沿,同时也就是大学的责任。所以,需求导向与进军科学前沿、开展重大科学创新是统一的,重大需求与提升学校的能力建设是相统一的。坚持需求导向,就是要进一步跟踪科学前沿,将学校的自身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在服务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做贡献。环顾世界一流大学,没有哪一所不是主动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脱离了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就很难发展成为一流大学,这是为事实所证明了的。

(二)《方案》贯穿着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的理念。

《方案》既考虑到云南大学当前的现实情况,又瞄准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做了新的规划和设计。我们过去习惯性的思维往往是有多少资源做多大点事。这种习惯性思维往往导致我们站位不高,缺乏超前谋划,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在一流大学建设中,考虑我们现实基础固然重要,但立足未来谋划更加重要。现在,大家常说一句话: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我们的一流大学建设就要定位于未来发展、国家发展和两个一百年的目标。立足未来,用新的发展的思路来考虑问题,按照问题导向进行规划。比如说,我们在一流大学建设中要发展新工科。为什么要发展新工科?就是要跨越传统工科,站到科技发展的前沿,全面地服务云南省的重大产业需求。要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化、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引进大团队,建设学科专业,全面支撑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产业需求。在这方面,我们的信息学院、软件学院、材料学院等已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同时,我们还有物理、化学、数学等理科学科的强有力支撑,我们要发挥综合性院校的优势,走理工结合的道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瞄准最新科技前沿来发展。请相关学院认真考虑这一问题。这就是贯穿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的思路。

(三)《方案》贯穿着既立足云大,又跳出云大的理念。

一流大学建设是云南大学的大事,也是云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事。我们不仅要通过一流大学建设实现自身发展,还要通过一流大学的建设来带动云南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要辐射南亚东南亚,对区域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发挥影响作用。所以我们要有更开放的眼光,开放合作,大力推进区域协同创新。要通过区域协同创新来做大我们的资源总量,进一步增强我们发展的动力,全面加快推进学校的建设与区域发展。所以,我们既要立足云大,又要跳出云大。下一步我们要全面地推进与中科院在昆研究机构的合作,加强与本省其他高校的深度合作,加强与南亚东南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只有用更大的视野、更高的站位来谋划学校的发展,我们才能够站得更高、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四)《方案》贯穿着以学科建设为基础,通过一流学科建设引领带动学校整体发展的理念。

学科建设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础。尽管大家对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有不同的认识,但毋庸置疑的是,只有拥有一流学科,才是一流大学。所以,我们要抓住学科建设这个核心。但是,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学科建设全面带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学校全面建设,这一点必须明确。学科建设需要统筹,要有机地围绕学校的建设任务,把它们统筹到学科建设上面来,发挥学科建设的引领作用。同时,学校的学科建设不仅仅是五个一流学科建设的事情。学校在《方案》中已经明确,除了五个一流学科的建设,还将实施高峰学科建设计划、高原学科建设计划和基础学科与新兴学科建设计划,分类型分层次开展学科建设。这是大家共同的责任。一流学科建设是全校的事,只不过这五个一流学科是重点建设。当然,这个重点建设按照国家政策要求是动态的。其它学科如果建设得好,滚动进来,如果建设得不好,滚动出去,就看你们有没有这个实力。这轮学科建设是开放竞争的,每个学院、每个学科,只要有能力都可以来竞争。只要大家都竞相争先,学校就发展了。

(五)《方案》贯彻着建设与改革并重,改革贯穿一流大学建设全过程的理念。

本轮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上明确规定有五大建设与五大改革任务。为什么国家要把改革与建设并重,改革贯穿整个一流大学建设的始终?从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我们一定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不改革就只有死路一条。我们一定要改革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我们正在起草新一轮岗位管理改革办法,起草简政放权的制度,全面减政放权,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方案》始终贯穿着改革的理念。

《方案》的具体内容大家要认真去研究,院级班子要专门研究,要组织师生学习和领会。我主要讲这五大理念,供大家在学习贯彻的时候来把握,并按照《方案》切实推进一流大学的建设。

三、牢固树立学院、研究院的中心地位,全力抓好贯彻落实

学院(研究院)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没有学院的发展就没有学校的发展。所以,在一流大学的建设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学院、研究院的中心地位。全校上下从校领导班子开始,要将学院(研究院)作为“双一流”建设的中心,树立它们的中心地位。大学就是要学术至上,要树立学院的中心地位,树立师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地推动由校办院向院办校的转变,增强学院的办学活力,变一台发动机为多台发动机驱动。我们要结合“放管服”改革,扩大学院自主权,在人、财、物等方面进一步放权,充分调动学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学院建设成为承担一流大学建设的坚强实体。责权利是相统一的,在这一过程中,各位书记、院长要切实负起责任来,遇到矛盾和问题要敢于直面,不上交。如果学院(研究院)的负责人不负起责任来,你们的中心地位也树立不了。

对学院如何抓好贯彻落实,我强调几点:

第一,要提高站位。学校的发展目前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新阶段要求要有新作为,要开创新局面,要有新气象。“双一流”建设跟我们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在这一过程中,一是要树立人人都能做贡献的意识。大家走到东陆校区的银杏道看一看。这些银杏都是上世纪50年代云南大学的老工友武文忠师傅种下的。一个工友当年种下的那两排银杏树,现在已经变成了银杏道,成为云大靓丽的风景和云大的文化名片。一个普通工友都可以为云大的发展做出那么大的贡献,难道我们今天这些人不可以吗?关键是你想不想做。二是要树立加快发展的意识。如果不加快发展,只能出现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的情况,甚至出现后面追兵越来越少,直至没有追兵的情况。

我们处在42所一流建设高校的B类,一定要加快发展。怎么加快发展?第一,要牢固树立学习的意识,要通过学习改造自我,提升自我,开拓我们的眼界和思路。一流大学就要做到有大眼界、大胸襟、大气魄、大思路、大手笔。所以,在这里我们要求,学院领导班子要认真研究《云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领会《方案》的精神内涵,找准学院定位,提出建设任务书,选定建设项目,带领师生真抓实干;第二,要正视学院的问题,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举措,切实推动学院的发展。学院的领导要善于抓大事,谋大事,要切实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争取有更大的作为,实现更大的发展;第三,要以一流大学的标准要求自我和师生。一流大学的师生要有一流的担当,要有一流的精神状态,要自觉地把自身的发展融入到一流大学的建设进程之中,跟上时代的步伐,融入时代的潮流,展现出一流大学师生的精神风貌。所以,我们要切实改变我们目前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只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第二,加强班子建设,发挥表率作用。学院要树立中心地位,要有快速的发展,取决于一个好的班子。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党建,我们要全面加强学院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进一流大学建设。这其中,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学院班子要做团结协作的表率。班子一定要讲团结,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有团结干事,我们才能产生1+1>2的效应,真正把学院班子建设成具有战斗力的坚强堡垒;二是学院班子要做传递正能量的表率。领导不能只会抱怨,要善于解决问题。当然,对于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引起重视,应及时提出意见建议。不能师生一抱怨也跟着抱怨,推诿拖延。有的领导唯恐不乱,蓄意挑拨和激化矛盾,有的不作为,有的在外作报告时都在骂云大,师生将这些人称为“云大的负资产”。这些人往往习惯成自然,习以为常,不以为然,但确实需要警醒,引以为戒。三是要做干事创业的表率。我们都身处在一定的岗位。岗位是干事创业的平台,而不是当官牟利的位子。有为才有位,领导干部一定要吃苦在前、干事在前。否则,我们难以取信于师生。四是要做教学科研的表率。大家的担子都很重。学院(研究院)院长既是管理者,还是学院的学科带头人或学术带头人,要在搞好管理的同时,努力做好科研,这样才能有威信、有影响。学院(研究院)书记,有的虽不专门研究学问,但在抓好党的工作和分管工作的同时,也要努力了解教学科研情况,研究教学科研规律,做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更好地推动自我工作和学院工作的开展。

第三,做好组织发动师生的工作。师生们说:“双一流”是大家的“双一流”,是全体云大人的“双一流”。现在师生都在等待,都在焦虑。建设一流大学关键在师生,要全面将师生组织和发动起来。能不能将师生组织和发动起来决定着我们一流大学建设的成败。所以,我把学校的一流大学建设看成是一场大决战。要打赢这次大决战,就是要全面组织和发动师生。我们的领导要深入到师生当中,关心他们,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解决他们的问题。一是要增强师生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着力提升师生的主人翁意识,确立师生的主体地位。二是要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师生中对“双一流”建设有很多好的主意和办法,我们各个学院(研究院)要听取和研究,要尊重他们,支持好他们,为他们做好保障,做好服务。当前,组织和发动师生就是要组织师生学习好《云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要把《方案》的学习和贯彻作为一件大事在师生当中全面展开,凝聚全校师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学生是重要的群体,要发动起来,学生的潜力很大。

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各位领导要做好教育引导师生的工作,要把握好舆论导向,守好阵地,把师生引导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方针与决策部署上来,引导到学校一流大学建设上来。组织发动师生我们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师生听不听你的,取决于我们的水平和号召力,这需要花功夫。

第四,主动融入学校改革,增强自我革新的能力。学校在一流大学建设中即将展开新一轮改革。改革涉及全校每一位教职工,涉及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支持改革、主动改革的意识,自觉地融入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对于我们每个学院(研究院)来说,谁主动改革,谁就赢得先机和资源,就能加快学院(研究院)的发展。如果不支持改革,或者拒绝改革,就会被远远抛在后面。这次“双一流”建设,省委省政府要求云南大学要脱胎换骨、要披荆斩棘。什么叫脱胎换骨?什么叫披荆斩棘?这就需要改革。我们要痛下决心,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破除制约学校发展的障碍和困难。

四、近期工作的几个问题

第一,关于《方案》的学习贯彻。

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明确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双一流”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全校各单位要把学习贯彻《方案》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有机地统一起来,认真组织学习,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精神和部署上来,统一到学校的《方案》和要求上来。通过学习,认清形势,找准定位,明确目标和工作计划,加快自身发展。

第二,制定各学院、研究院的任务书。

要根据学校的《方案》,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本单位的任务书。对于任务书,要认真研究,科学制定。思路就是聚焦一流,体现高度,体现内涵。要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学校要对各学院(研究院)的任务书进行审查,然后与学院(研究院)签订责任书,分解任务,细化安排。这项工作请大家在一个月之内完成。

第三,要组织好建设项目申报。

本轮“双一流”建设,国家实行动态遴选和建设机制,学校也将相应地实施动态遴选和建设管理。学校拟建立一流大学建设项目库,遴选项目进行储备,分批发布,推动建设工作。总体上讲,这次的项目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项目的类型可以多样化,可以是学科建设项目、人才培养项目、队伍建设项目、平台建设项目、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等等。但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建设项目,都应该紧扣学校一流大学的建设,而不要把学院(研究院)的常规工作和建设任务打包交上来。项目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学校主动提出来的重大建设项目,这种项目应不会太多,由学校来组织和实施;第二种就是由各单位提出的,这属于多数,由各单位组织实施。还要说明一点,学校鼓励和优先支持:(1)围绕新工科发展的建设项目;(2)多学科交叉解决重大问题的项目。云南大学的优势在于多学科,要发挥好多学科共同解决重大问题的作用。要以开放的眼光来组织项目,项目负责人可以为本学院(研究院)的教师,也可以为外学院的,甚至是外单位的。所有申报项目都要纳入各单位的任务书,由各单位负责人与项目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学院院长书记为项目负责人的项目,由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办与你们签订责任书。对于立项建设的项目,学校将开展定期检查评估,而且要与班子和个人的考核评估结合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已经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全校各部门、各学院(研究院)都应该紧紧围绕一流大学建设,立足发展找差距,面向未来谋发展,凝聚起全体师生的力量,群策群力,求真务实,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切实肩负起一流大学建设的历史使命。我相信,只要我们全校师生上下一心、团结拼搏,就一定能够实现把我校建设成为立足祖国西南边疆、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综合性、国际性、研究型的一流大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