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历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云大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开展“挑战杯”云南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9日  []

 

各学院、研究院,各相关职能部门:

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推动我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发展,引导和激励同学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同时也为第十届云南省大中专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节、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培育选拔一批优秀项目,学校决定组织开展“挑战杯”云南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竞赛宗旨

崇尚科学 追求真知 勤奋学习 锐意创新 迎接挑战

二、组织机构

为开展好本次赛事,学校决定成立组委会,组委会组成人员如下:

 长:陈华仙  校党委副书记

       杨泽宇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员: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社科处、财务处、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校团委主要负责人,各学院、研究院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分管学生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的负责人。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校团委,校团委副书记李娅佳兼任办公室主任,校团委创新创业部部长马超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三、参赛对象

2019年6月1日前正式注册在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

四、报名要求

1.参赛作品必须是2018年6月1日以来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本科生科研项目立项结项作品、研究生科研项目资助计划资助结项作品和未获得立项的其他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均可申报参赛),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2.参赛作品须经本人或集体报名,至少有一名指导老师。

3.凡报名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 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 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 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 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 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为本科生作品、硕士研究生作品或博士研究生作品。

4.每位报名者报名参赛的作品不得超过2件。

5.参赛作品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 或教研组) 推荐,经本校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

五、赛事安排

1.报名参赛(2018年12月中旬——2019年2月中旬)

各参赛团队于2018年12月25日前将《“挑战杯”云南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立项申报书》提交至校团委马超老师处(云大会堂团委办公室308)。

按要求提交立项申报书即视为报名参赛。以个人名义或本学院集体名义申报的,参赛者直接向自己所在学院提交立项申报书,由所在学院统一审核后提交校团委;跨学院的集体作品,可直接向校团委提交立项申报书,由校团委代为审核。请各学院做好组织发动和报名工作,校团委将根据参赛团队情况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同时组织立项审查,通过立项的,学校将给与立项经费支持。

我校在职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入选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获得者直接指导并亲自推荐的作品可根据情况直接推荐立项培育。近两年有在研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发明专利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的作品,优先考虑进入初审和立项。

2.校内作品初审(2019年2月下旬——3月中旬

各学院、各单位须于2019年3月6日前择优推荐参赛作品成品交至竞赛组委会办公室(校团委)。结合省赛、国赛导向,除赛事规则限定外,根据《云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一流学科(群)建设中主干学科、支撑学科(含重点领域)所在学院、研究院所报送作品不少于5件。除以上学院外,全日制学生人数(含本科生和研究生)在500人以下的学院,推荐2-3件作品,全日制学生人数(含本科生和研究生)在500人以上的学院,推荐4件作品。推荐作品需经过学院学术委员会或教授委员会评审同意签字认可,学院党政主要领导同意签字后加盖学院公章后方可报送。校团委将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校内作品初审。

3.校内作品终审(2019年3月下旬)

校团委将于2019年3月下旬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和教授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统一评审,并推荐参加下一阶段比赛。

4.省级、国家级“挑战杯”比赛作品申报(2019年4—5月) 。    

推荐校内获奖或优秀作品参加第十届云南省大中专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节和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六、作品类别参考(省赛、国赛要求以正式通知为准)

申报参赛的作品须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申报类别分为以下三类作为参考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参赛对象限本科生,作品分类如下: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作品所属领域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3.科技发明制作类。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作品分类同于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A—E类

七、作品申报要求

1.参赛作品申报书要求统一使用由竞赛组委会制作的《“挑战杯”云南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和《“挑战杯”云南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立项申报书》,可登陆校园网下载。

2.作品申报书相应栏目须经参赛者所在学院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

3.作品申报书中B1表(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中的作品分类栏须由作者按作品的学术方向或所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据实填写;B3表(科技发明制作)中的作品分类栏须由作者按作品的发明点和创新点所在类别据实填写。此栏若填写有误,将影响作品的最终成绩。作品申报书中的B3表(科技发明制作)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

4.参赛作品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

5.学院推荐的申报作品或跨学院的申报作品纸质文本一式两份,电子文本发送至邮箱(yundatw@163.com)。

八、评审原则

1.参赛作品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共3类进行评审。

2.评审过程中以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为基本评判标准。

3.评审中综合考虑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上的差异。

4.评审分为学院审核及竞赛组委会审核两个阶段。若属于本学院作品,学院需在上报校团委前做好审核工作,跨学院的集体作品由校团委组织审核,汇总所有作品后竞赛组委会将统一进行初审;终审由校团委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教授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最终评审。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九、培育机制及奖励办法

1.申报作品经校团委审核后,立项30件项目作为培育项目。符合立项标准的作品,人文社科类每项给予2000元、自然科学类每项给予3000元、科技发明类每项给予2000—3000元作为前期培育基金(有在研社科基金或自然科学基金者指导教师的项目有优先立项权)。未获培育的项目,也可以报名参赛。

2.在全校“挑战杯”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每件作品奖励2000元;获得二等奖的作品,每件作品奖励1500元; 获得三等奖的作品,每件作品奖励1000元

3.校赛结束后,将在所有项目中推荐优秀作品参与省赛 (获得校内立项作品优先)。在全省“挑战杯”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每件作品奖励3000元,指导教师奖励4000元;获得二等奖的作品,每件作品奖励2000元,指导教师奖励3000元;获得三等奖的作品,每件作品奖励1500元,指导教师奖励2000元。

4.省赛结束后,将推荐优秀作品参与“挑战杯”竞赛中获得特等奖的作品,每件作品奖励30000元,指导教师奖励30000元;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每件作品奖励20000元,指导教师奖励20000元;获得二等奖的作品,每件作品奖励10000元,指导教师奖励10000元;获得三等奖的作品,每件作品奖励5000元,指导教师奖励5000元。获奖作品指导老师在学校年度考核、职称评定、教学成果奖申报等评比评审中按照相关规定予以优先考虑。

5.请各学院统一提交本学院参赛作品。根据学院选送作品数量和获奖情况将评选出优秀组织奖,并给予奖金

6.本次竞赛以本科生参与为主同时鼓励硕士生、博士生参赛。在项目申请中本科生参与比例较高的作品有优先立项权。

7.本次竞赛的奖设置不重复累计叠加,最终以获得的最高奖项给予奖金奖励

十、竞赛要求

  1.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各学院、研究院、各相关职能部门要以本次竞赛活动为契机,把组织“挑战杯”竞赛作为贴近学生实际加强素质教育和服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积极争取支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同时,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学术系列活动,不断延伸工作手臂,提高竞赛活动在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和科技文化活动的贡献率。

   2.加强宣传,狠抓落实。广泛动员,加强宣传工作力度,利用新媒体平台、网站、报刊、宣传牌(栏)等宣传阵地,加大对往届获奖个人和优秀作品的宣传,营造形成良好的学术科技活动氛围。同时,各学院要认真组织,精心选拔、严格把关,发现和培养一批在科技学术研究和创新创业方面有潜力、有特长的青年学生,为他们的成才和发展搭建有效平台。

   3.规范竞赛,严格评审。要组织院级评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或教授委员会)对参赛的作品进行认真、公正、科学的审核,对优秀作品要组织较大范围的报告交流,全面做好优秀作品的选拔及推荐工作。各类参赛作品须为原创作品,不得抄袭或对他人受国家法规保护的知识产权构成侵害,如有违反,一经发现,将取消该作品的参赛资格。

附件:

   1.《“挑战杯”云南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

   2.《“挑战杯”云南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立项申报书》

                                云南大学

                             2018年12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