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云南大学干部师生积极关注两会动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认真收听收看两会报道,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学习宣传两会精神,并结合各自本职工作和学科专业背景,开展热烈讨论。
师生们纷纷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为推进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部分师生反响如下。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苗兆涛:我特别关注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质生产力”“绿色低碳转型”等关键词,它们与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等学科前沿高度关联。过去一年,我们学院在新能源材料、生物化工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正是得益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持续完善。面向2025年,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的殷切嘱托,重点推进党建引领学科建设、产教协同育人、科技自立自强,力争在关键技术上取得标志性成果。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把两会精神转化为建设教育强国的生动实践,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贡献云大力量。
信息学院党委书记 赵征鹏:今年的全国两会,教育再成热点话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和群众关切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备受鼓舞。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会精神,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云大人应有贡献。
材料与能源学院院长 张文华: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今年全国两会强调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对高校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云南绿色能源等重点产业发展需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院也将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农学院(资源植物研究院)党委书记 崔茂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教育和科技工作的回顾和部署,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和科技创新事业的高度重视。作为农业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深悟透两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把科技创新作为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核心要素,在教学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过程中,创新推广应用体系和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新农科高层次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奋力绘就农业强国新画卷作出云大贡献。
医学院党委书记 李娅佳:作为医学教育领域的党务工作者,我关注到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医学教育结构更加优化、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守护“一老一小”民生保障惠及千家万户,国家在医学教育、医疗卫生领域取得了新的更大成就,为高校医学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认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医学人才,为建设健康中国、教育强国不懈奋斗。
文学院副院长 孙兴义: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的胜利召开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的印发,彰显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与战略谋划。近年来,教育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特别是新文科建设深入推进,为培养兼具人文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坚实支撑。坚信在党的领导下,教育改革必将迈上新台阶,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必将实现!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朱丹: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将进一步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及其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融入学校思想政治课建设,引导青年学生挺膺担当,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新闻学院副院长 左小麟: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这些成就令人瞩目。全国教育大会的胜利召开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的印发,为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穿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新闻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刘钰: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管理,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加强家校社联动,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开展实践育人活动,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与服务国家、地方战略相结合,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 潘东东:我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深感振奋和自豪,对国家在教育、科技、经济等领域的进步高度认可。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教育强国努力奋斗。
教育学院副院长 刘康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尤其关注教育取得的成就和未来发展。回顾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教育强国建设稳步推进,“双减”成果得以不断巩固,持续优化基础教育生态,国家奖助学金提标扩面,惠及数千万学生。202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政府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并把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点任务工作,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将继续围绕群众关切的教育改革,在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征程中,聚焦边疆地区教育发展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法学院副教授 刘红春:我为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民生保障兜底网持续织密等政策突破而振奋,更为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路线图中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未来产业孵化体系建设等顶层设计而心潮澎湃。作为高校教师,我深刻认识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亟需深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我将立足本职岗位,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深度融入教育强国建设主战场,为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贡献智慧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科教兴国战略的时代要求。
昌新国际艺术学院教师 焦伟东:作为教师党员,我十分关注全国两会中的教育议题。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强调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的出台,让我们看到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政府工作报告里关于教育的内容,让我们一线教师倍感振奋。我坚信,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教育改革会不断深化,教育强国建设定能稳步推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做好育人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汉语国际教育学院教师 胡争艳:作为国际中文一线教师,我深切感受到全国两会擘画的教育蓝图正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这一目标,激励着我们以更开阔的视野开展中文教育、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未来,我们将依托“中文+”项目,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发更多的特色课程,将语言教学与职业技能培养深度融合。我们将继续通过每堂中文课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国形象的国际理解。新征程上,国际中文教师既是文明互鉴的架桥者,更是教育强国的建设者,我们定当以更优质的语言服务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生命科学学院教师 周雪:作为一名线虫生物学专业的大学教师,我习惯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微观生命的精密调控,而此次全国两会释放的教育改革信号,让我在宏观的教育图景中,同样感受到了一种基因表达般的精准与活力。教育强国建设,既需要顶层设计的“全基因组蓝图”,也离不开每个教育细胞的“基因表达”。正如线虫神经系统虽仅有302个神经元,却能产生复杂的行为响应,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微小努力,终将汇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手握载玻片,我仿佛看见无数个实验室的荧光标记正在神州大地连成璀璨星河——那是教育强国最生动的荧光报告。
国际关系研究院辅导员 李霞: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殷殷嘱托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努力构建“思想引领-学术深耕-实践淬炼”立体化育人格局,在教育强国建设蓝图下,不断创新思维和举措,以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更多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材。
生命科学学院2024级遗传学博士研究生 任佳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保障高校学生就业创业等相关举措,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学生群体成长成才的关注与关怀。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将谨记时代使命与历史责任,在学习实践中将全国两会精神与个人成长发展相结合,在科研探索中将研究方向与国家现代化发展方向相结合,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提升科研能力素质,回应时代要求与现实需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李薇:作为一名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的学生,我深知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的重要作用。我将认真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结合自身专业学科,深入研究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努力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同时,我也将以实际行动落实两会精神,积极参与教育实践,争做新时代教育强国的建设者和推动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汉语国际教育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 秦嘉旭:作为青年学生,我满怀期待又信心满满,我将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以习近平主席致2024世界中文大会重要贺信精神为指引,立足专业所学,讲好中国故事,担负起语言互通、理解互信、文明互鉴的使命,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人才,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会精神,为推动中文走向世界,为建设教育强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2019级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李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我国教育领域取得的成就让我深感振奋并满怀信心。作为一名云大学子,我会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在专业深造、职业方向和地域选择上,以实际行动响应党中央、团中央“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脚踏实地服务国家西南边疆建设,与当代青年一道,共同成为“教育强国”语境下的优秀作品和绚丽之花!
政府管理学院2022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 梁铌:作为一名退役大学生,全国两会中的教育议题以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的出台,让我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坚定决心,也让我找到了退役后继续报效祖国的新战场。我将用实际行动践行“退役不褪色”的誓言,努力学习,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教育强国的伟大征程中续写新的荣光!
法学院法学专业 2021级本科生 易敬茂:作为法学专业学生党员,我热切关注全国两会,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教育强国、法治中国建设”的部署深感振奋。国家在优化教育公平、完善法治体系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让我倍感自豪。我将以“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等政策为指引,在校园普法、基层法律志愿服务中践行专业所学,把青春奋斗融入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使命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