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历
要 闻 云大首页 > 要 闻 > 正文

【云南日报】云南大学——扎根边疆 树人育才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0日  []


2023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向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强调,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希望云南大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云南大学党委书记周学斌:云南大学将扛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责任使命,以第一的责任意识、第一的拼搏精神、第一的质量标准、第一的目标追求,当好我省高等教育排头兵,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在学校落地见效、走实走深。


培养堪大用担重任栋梁

2023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为云南大学奋进新征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云南大学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贯穿到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嘱托转化为加快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努力在边疆民族地区建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牵挂、殷殷嘱托、美好祝福,始终温暖着云大师生的心,激励着云大人开新局、建新功。

在傣族风情浓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曼拉村,驻扎着云南大学多年生稻团队的师生。几年间,云南大学教授胡凤益带领团队在这座不起眼的科技小院里,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水稻生产“革命”。

不久前,从遥远的非洲传来好消息,云南大学多年生稻技术被纳入非盟农业技术推广框架,并列入非盟种子和生物技术2024—2025计划,多年生稻技术从边陲小镇走上了国际大舞台。

除了科研工作,多年生稻科技小院还承担着育人的重任。科技小院依托多年生稻科研,耕读教学、实践育人,培养了一批知农爱农的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指示精神,云南大学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全省高校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断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初步建成云大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课程、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等优质教育资源优势,将创新教育、实践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新增3个ESI全球前1%学科,29个学科上榜软科中国最好学科名单,获批、新设5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总数达20个。高层次人才数量持续增长,1名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教授入选“新基石研究员”项目,1名研究员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四青”以上人才新增9人,有力支撑云南人才强省战略。

持续强化有组织科研,生命科学、生态学、民族学等基础研究领域高水平成果不断涌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取得新突破。持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周边外交、边疆治理等一批决策咨询报告得到各级充分肯定,有效服务国家和省重大决策;根结线虫生防技术等取得重要进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帮扶项目连续四届获教育部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案例。

“扛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责任使命,以第一的责任意识、第一的拼搏精神、第一的质量标准、第一的目标追求,当好我省高等教育排头兵,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在学校落地见效、走实走深。”云南大学党委书记周学斌说。


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

为解决群众错峰就医难的问题、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就医需求,2021年,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在全省首家开设近视、斜弱视及小儿眼科专科夜间门诊和周末门诊,方便青少年等群体治疗和预防近视。

三年级学生李悦(化名)因双眼近视散光戴镜1年需多次复诊。“白天,我们上班、孩子上学,要带他到医院复诊很不方便。”李悦的母亲告诉记者,有了近视夜间门诊,实在方便太多了。

“虽然是夜间门诊和周末门诊,但也配备了同等于白班的医护团队,涵盖了医院白班所提供的诊疗服务,让忙碌的上班族下班后可以第一时间带孩子来院看眼病、配眼镜、做复查、做训练。”该院眼科主任胡竹林说,医院把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通过开设近视夜间门诊和周末门诊,对我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近三年,周末接诊的儿童患者累计超过10万人次。

“2020年9月,省委、省政府为支持云南大学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重建医学学科,将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正式划归云南大学管理,名称变更为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掀开了医院建设发展和医学教育新篇章。”医院院长韦嘉表示,近年来,医院坚持改革与改善并重,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就医难题,积极改善医疗服务,推出一系列便民措施。全面启动“互联网+医疗”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全面提升医疗效率、优化就诊流程,解决患者提前挂号、取检查检验报告单需要多次往返医院的问题。落实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成立了医联体,共有85家联盟医院、10个专科联盟。医院全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初步建立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建立了肿瘤、肝脏疾病、颈动脉狭窄等多个多学科协作诊疗组,建立了中医科与其他临床科室业务合作有效机制,制定中医药参与全院会诊、病例讨论、卫生应急等制度。“群众就医实现了从看病难到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转变。”韦嘉说。


来源云南日报